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氧化膜夹层的形成及其有害作用

 

氧化膜夹层的形成及其有害作用


    铝合金在熔炼过程中、自熔炉内倾出时、变质处理过程中、以高气流速度进行喷吹净化处理时以及浇注过程中,铝合金液都会受到强烈的扰动。液态金属表面的扰动,会拉动其表面上的氧化膜,使之扩展、折叠、断开。氧化膜断开处露出的清洁合金液面,又会被氧化而产生新的氧化膜。氧化膜的折叠会使其朝向大气一侧的干燥表面互相贴合,并在两干燥表面间裹入少量空气,成为‘氧化膜夹层’。
  氧化膜夹层易于卷入金属液中,还会在扰动的金属液作用下被挤成小团。由于Al2O3的熔点比铝合金液的温度高一千多摄氏度,而且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,小团不会熔合,也不会溶于铝合金中。虽然Al2O3的密度略高于铝合金液,但裹入空气后的氧化膜夹层的密度就比较接近于铝合金液。因此,除在大型保温炉内长时间静置过程中氧化膜夹层可能下沉外,在一般铸造生产条件下,都会比较稳定地悬浮于铝合金液中。
  已经悬浮有氧化膜夹层的铝合金液,再次受到扰动时,又会产生更多的氧化膜夹层。铸件生产过程中,合金的熔炼、自熔炉倾出、变质处理、净化处理、浇注等作业都会使铝合金液产生强烈的扰动,铝合金液中除保留原有的氧化膜夹层外,还会因再次扰动而不断增加新的氧化膜夹层。因此,进入型腔的金属液中都含有大量微小的氧化膜夹层。   
  金属液充满型腔后,即处于静止状态,被挤压成团的氧化膜夹层会逐渐舒展成为小片状。金属液冷却到液相线以下后,枝状晶的生核和长大,又是促进被挤压成团的氧化膜夹层舒展的因素。   
  铸件凝固后,大量小片状氧化膜夹层本身就是小裂纹,起切割金属基体的作用,当然会使合金的力学性能降低,而危害更大的却是诱发气孔和小缩孔的产生。   
  随着液态金属温度的逐渐降低,氢在金属液中的溶解度不断下降,但是氢以气孔的形式自液态金属中析出是非常困难的。均匀的液相中产生另一种新相(气相)时,总是先由几个原子或分子聚集而成,其体积很小。这种体积微小的新相,其比表面积(即单位体积的表面面积)极大,要产生新的界面,就需要对其作功,这就是新相的界面能,即其表面面积与表面张力的乘积。铝合金液冷却过程中要得到这样大的能量,实际上是不可能的。   
  即使产生了新相的核心,其长大也需要很大的能量,而且只有在新相的尺寸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才有可能长大。尺寸小于临界值的新相核心不可能长大,只会自行消失。   
  理论上,气相在液相中生核、长大是非常困难的。实际上。如果没有其他诱发因素,在氢含量基本正常的条件下,均匀的铝合金中因氢气析出而产生气孔的情况,是不可能发生的。   
  金属液中含有大量悬浮的氧化膜夹层时,情况就大不相同了。氧化膜夹层中大都裹有少量空气,当金属液的温度降低、氢在其中的溶解度下降时,氧化膜夹层中的小空气泡对氢而言是真空,溶于金属液中的氢向空气泡中扩散是非常方便的。氢向小空气泡中扩散,使氧化膜夹层张大,就在铸件中造成气孔。   
  如果铝合金液的净化处理作业良好,金属液中的氢含量很低,铸件中产生的气孔就会很少。但是,如果金属液中没有氧化膜夹层,即使金属液中氢含量较高,凝固时氢也只能以过饱和状态固溶于合金中,不可能产生气孔。   
  如果铸件的补缩条件不好,凝固收缩过程中会产生缩孔。由于氧化膜夹层中是空的,易于拉开,缩孔也大都在氧化膜夹层处形成。在这种情况下,溶于金属液中的氢也会向其中扩散,使孔洞扩大。   
  综上所述,可以认为:对于铝合金铸件,氧化膜夹层是使材质力学性能降低、导致铸件产生针孔气孔类缺陷的主要原因。为提高材质的力学性能,提高铸件的致密度,采取措施消除氧化膜夹层比加强脱气净化作业更为重要。

浏览相关信息:氧化 夹层 形成 及其 有害 作用

 
上一篇数控折弯机模具的工作原理 下一篇压瓦机的工作内部形势
泊公备:13090002149704